我的指路明燈----臨床病理科郭艷萍
我心中的好老師 —我的指路明燈:郭艷萍老師
一年前,我跋山涉水,從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來到了河南省省會,古都鄭州,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有機會親身體會了一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天地之中”的風采。
在這黃河之畔,綠城鄭州,坐落著一座擁有一百一十多年歷史的神圣生命殿堂—河南省人民醫院。其前身是中華基督教內地于1904年創辦的開封“福音醫院”,1950年更名為“河南省人民醫院”,1955年隨省政府遷址鄭州,是全國首批三甲醫院。
在河南省人民醫院病理科,有著這樣一位病理科帶教老師,她對病理學熱愛而執著,即使有時會遭到質疑,但她始終肩負著醫生“治病救人”偉大使命,全身心投入到病理學的研究,探索腫瘤病理診斷的創新思維。這些年來,到過病理科培訓的住院醫師,都會喜歡及佩服她。她就是我的指路明燈,一位巾幗不讓須眉的醫生—郭艷萍老師。
郭老師2006年畢業于鄭州大學病理專業醫學碩士。她從事病理診斷工作2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病理診斷經驗。主攻外科腫瘤病理診斷,擅長亞專業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及男生殖系統等病理診斷,及腎臟活檢病理。曾進修于北京協和醫院及天津腫瘤醫院腫瘤病理診斷。中華醫學會病理分會泌尿男生殖學組委員、中國病理裝備委員會委員。在學術上發表論文約24篇,曾獲廳級科技進步獎兩項。
郭老師對醫學研究的熱愛和對患者的關愛,讓我受益匪淺,在精神和醫德上深深地感染著我,是我來到河南省人民醫院培訓后的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前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初入病理科,懵懵懂懂,心里充滿了疑惑和不安,因為對病理的認識不多,有點談虎色變的感覺。郭老師花費近倆個小時,給我們傳授了病理學的相關知識,從病理分析到實踐,結合經典案列,形象生動向我們娓娓道來,我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開始對病理學這門枯燥的學科有些興趣。之后,郭老師結合一些患者詳細地介紹著,使得我們對病理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初來乍到的惶恐慢慢消失。她采取相對“放養”的帶教模式,讓我們自己學習培訓,但是她總會在我們無助或需要幫助時,及時出現給予指導;鼓勵我們先結合病例,分析檢驗檢查結果,不管對與錯,大膽說出我們的想法,她最后給予糾正、補充和總結,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傾囊相授。
通過不斷地理論學習以及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得我們對病理學相關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得到一個質的提升,不僅僅是我個人有這樣的收獲,組里的規培生都是收獲滿滿,這也是我們必須培養并獲得的能力。
愛崗敬業,敢于挑戰
醫生這個職業總是與眾不同的,沒有固定的假期,工作不分時間,時刻準備著上班,不分晝夜,沒有春夏秋冬。而郭老師更是如此,為了分析病人的病情,提供準確的病理判斷,為治療提供便利,在萬家燈火的時候,她還在電腦前分析切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她還在整理設備;在闔家團圓的時候,她還在研究患者數據,還要面對權威專家的質疑,家人的抱怨……就這樣,一晃就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十年如一日,不管風雨交加,還是嚴寒酷暑,她始終沒有放棄,終于迎來自己的碩果累累。
郭老師這種愛崗敬業,堅持不解,敢于挑戰的寶貴精神值得我學習并在今后的醫學生涯中發揚光大。
為人親和,醫德高尚
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郭老師認真對待每位患者、也都會一視同仁的耐心解釋病情,從未有過不耐煩與抱怨,有著高尚的醫風醫德。郭老師對待同事和學生亦是如此,在下班之余,沒有很嚴肅的表情,就像我們的大姐姐一樣,十分親和,陪著我們一起度過這幾年規培生涯。她在我們犯錯時,會耐心教導我們,在我們有所進步時,她也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圣人云:“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郭老師教會了我如何學習病理學,此為授業也;在自己迷茫的時候,郭老師十年磨一劍的毅力使我明白,人生貴在堅持,此為解惑也;醫者仁心,為人親和,醫德高尚,十年如一日,此為傳道也!勇于創新,敢于挑戰,向陽而生,逆風翻盤!
這就是我心目中好老師,我的指路明燈,在一個住院醫生最重要的規培生涯中有如此一位巾幗不讓須眉的病理學老師,我是何其榮幸,又是何等幸運。

掃描二維碼,可用手機閱讀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