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學生將認識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等常見巖石的不同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學生能夠通過感官觀察和簡單工具使用,對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的特征進行細致觀察,并用科學詞匯描述和記錄。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學生將認識到科學技術有助于人類更好地領悟天然,并保持對巖石研究的興趣。
教學經過
(一)聚焦
引入新課,指出巖石種類繁多,性質各異。通過展示幾種常見巖石的圖片或實物,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后續進修做鋪墊。
(二)探索
1. 觀察活動:學生先用肉眼,后用放大鏡觀察三種巖石,并描述其特征。
2. 細致觀察: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更細致的觀察技巧,如詢問學生在觀察時需要借助的工具,觀察巖石的哪些方面。學生閱讀相關材料,教師進行示范講解。
3. 實驗探索: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觀察巖石的紋理、分層、斑點、小孔、顆粒組成、光滑度、光澤度以及硬度等特征,并記錄結局。
(三)研討
1. 特征拓展資料:學生匯報觀察結局,拓展資料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的特征。
2. 觀察技巧討論:學生討論怎樣更有效地觀察和描述巖石,教師引導學生從顏色、軟硬、光滑、光澤、層理、氣孔、斑點、條紋等方面進行描述。
(四)拓展
學生課后進行巖石粉末實驗,觀察巖石內部物質的一致性,進一步深化對巖石結構的認識。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肉眼和放大鏡觀察巖石,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有序進行觀察。在細致觀察環節,我通過提問和示范,幫助學生掌握了更科學的觀察技巧。實驗環節,學生能夠自主進行觀察和記錄,對于不同意見也能夠尊重和討論。
在教學經過中,我注意引導學生使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結局,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表達能力。除了這些之后,學生對于巖石觀察的熱誠讓我覺悟到興趣是進修的重要動力。
在課后,學生對于巖石觀察的熱誠持續升溫,有學生甚至提出了關于巖石條痕實驗的深入難題,這表明學生已經對巖石特征觀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在生活中積極尋求智慧的拓展。這對于激發學生的探究靈魂和獨立思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